用一套PARA管理方法,建立第二大脑

weixin white
文章目录

为什么需要个人管理系统

我个人在前几年是十分喜欢读个人管理、时管理类的图书或者去下载研究管理类的软件。久而久之,我发现我不仅没提高效率,反倒是折腾软件花了不少时间。

直到近两年,我才想通了,不是方法和软件不够好,而是自己所谓的追求完美才是病根。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,任何流行的管理方法和软件都只能解决大概80%的问题。在软件开发中,有个敏捷开发的概念,我觉得非常适合每一个人学习,“小步快跑,试错迭代”这种渐进螺旋式的上升才是自然规律。不要奢求在开始就得到完美的结果,莽撞地开始,拙劣地完成,逐步地改进,结果自然趋近于完美。

注意力在现代社会绝对是稀缺资源了,各大软件、工具、短视频拼了命的向我们发送各类我们感兴趣的内容,不断地抢夺我们的注意力。自从我前段时间开始日更公众号以来,我遇到的最大痛点就是想起某个比较不错的点可以写篇文章,可就是想不起来在哪看的,我就只能再花大量的时间去找,甚至花了时间还找不到。正是这样恼人的情景加上我想通了不再追求完美才开始的背景下,我又开始想要构建自己的管理系统了。

认识 P.A.R.A

最近在国外有一本畅销书,叫做《Building a Second Brain》,这本书的作者叫做 Tiago Forte,
国内也有翻译的中文版。他是一位在个人生产力和数字工作流管理方面颇有影响力的大神。P.A.R.A 正是这位大神开创的一套管理方法。

Tiago-Forte-two-best-selling-books

PARA 包含哪些内容?

正如你所见,P.A.R.A是由4部分组成,分别是 P – Projects、A – Areas、R – Resources、A – Archives。
Projects 指的是有明确截止日期的项目。
Areas 是没有具体开始或结束时间的项目,是长期关注的事情。
Resources 是为未来做准备的一些资源,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、文章、帖子等等。
Archives 代表归档,暂时用不上,但又不想删除或者整理好的需要存档的内容放在这里。

p.a.r.a-four-categories

PARA 的优势是什么?

正是在我上面所讲的背景下,我意识到了PARA这套系统的优势,那就是简单。PARA 其实是隐藏了一套时间线在里面的。利用时间线来管理事情对大脑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。只有简单的开始,才能逐渐丰富完美。
在搜集信息开始的阶段,可以判断三个问题来给资料归类:

  1. 这些内容属于哪些领域?
  2. 有没有规定的开始或截止日期?
  3. 现阶段使用还是给未来准备?

Three-Questions-Before-Collecting

PARA 系统的第二个优势,是信息的流动。每一份文件的状态不是在开始阶段就定死了,随着项目的进展,资料会被加工和转移。这个过程,也正是知识被内化的过程。这才是建立个人管理系统的目的,所谓第二大脑是为了记住我们不擅长记住的琐碎,解放出大脑来做真正的思考。

写在后面

我总喜欢去思考,那些获得不错结果的大神到底比我这样的小白强在哪里,接收信息的渠道大差不差,也许如何管理信息,用好信息,逐渐成了他的壁垒和产生价值的东西。
无论你是不是开始自己的网赚之路,写作自媒体也好,视频博主也好,都是需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库、素材库。PARA 只是一个小引子,也许不适用,或者不喜欢。但希望你也可以莽撞地开始,拙劣地完成,逐步地改进,获得自己满意的结果。

留下第一个评论